6月13日6时30分,湖北十堰市张湾区艳湖小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截至目前,本次事故已经造成25人死亡,共收治伤病员138人(其中37人重伤),现场搜救仍在继续。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6·13”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燃气爆炸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压实责任,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安委会决定在全省范围立即开展为期6个月的燃气及相关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整治目标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攻坚战、“护航建党百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针对湖北省十堰市“6·13”燃气爆炸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按照“实之又实,细之又细”要求,进一步排查前期工作的薄弱点和梳理需要突破的重点,增强工作举措针对性,通过立即深入开展燃气及相关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有效消除涉燃气企业、管道、用户和运输等环节的重大事故隐患,有效提升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燃气安全事故,为“重要窗口”增光添彩,为建党百年营造良好氛围。二、整治重点深入推进城镇燃气领域安全整治1、全面开展重点区域燃气隐患排查。7月15日前对城中村、老旧住宅区等存在安全隐患较大场所燃气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农村地区重点排查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隐患。2、坚决整治占用燃气管道的建(构)筑物。开展城市燃气管道占压、圈围、安全间距不足等隐患整治,7月底前完成占用挪用燃气用地、侵占已建燃气设施防火间距内的违法违规建(构)筑物排查,制定推动整治方案;排查城市规划中存在占用燃气设施用地情况。3、积极防范城镇燃气设施第三方破坏。核查城市燃气管道是否按标准设置明显标志,供气企业是否建立、健全管道巡查制度,配备专人进行日常巡查,巡查档案是否完善;督促建设单位建立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燃气工程管控体系,大力整治擅自拆除、改装、迁移、暗埋燃气设施和用具等问题。7月15日前完成各项工作。4、有效构建用气安全管控体系。开展以餐饮、商场、农贸市场、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医院、建筑工地、车站、酒店、旅游景区等为重点的燃气用气安全专项整治,7月底前各牵头单位分别开展专项集中检查,督促企业和用户落实用气安全主体责任,确保用气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落实。5、切实强化特种设备管理。继续强力开展气瓶固定充装情况检查,整治规范充装前后的气瓶安全检查及记录制度,确保气瓶定期检验到位;针对燃气管道等压力容器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中存在的不足开展专项整改,督促企业不断提高管道检测和评估的能力水平。6月底前完成各项工作回溯。6、真正落实燃气运输环节整治。结合深化危货运输“铁拳整治”专项行动,对燃气运输企业继续进行“安全码”动态评价管理,开展安全等级动态评价,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实现气瓶配送车辆标准化管理。7月底前要开展燃气道路、水路非法运输行为的集中打击,突出强化行刑衔接。7、不断提升城燃企业本质安全水平。6月底前完成管道燃气、瓶装燃气、加气站等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12月底前完成第一轮安全评估和重大安全隐患风险点辨识;按照全省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进度要求,分阶段推动已排摸老旧管线的改造升级。2深入推进油气长输管道领域安全整治8、再排查整治油气长输管道安全隐患。7月底前完成前期隐患排查“回头看”,重点整治第三方施工、站场阀室、穿跨越处、地质灾害、违章占压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逐项落实闭环整改措施。10月15日前,持续推动管道企业加密汛期等重要时段的巡线力度,提高巡线质量。9、强化推动油气管道运行安全。6月底前,召开1次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坚决打击打孔盗油、盲目施工、乱建乱挖乱钻等违法犯罪行为。7月底前,针对部分尤其长输管道企业未开展定期检验的问题,全面开展长输管道漏检企业排查,确保在役长输管道定期检验率达100%。10、加快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油气长输管道应急救援能力建设,6月底前,开展1次省级政企联动的管道事故应急演练。9月底前,完成管道企业机构人员动态更新和应急物资装备配置,建立企业间应急资源共享和2小时应急响应机制。3深入推进涉燃气危化品企业安全整治11、重点加强生产经营环节安全监管。7月底前,完成全省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交叉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闭环整治;8月底前,涉燃气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重大危险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测预警,并全面检查储罐泄压排放系统、冷却降温设施和检测报警装置完好性。12、确保危险货物充装安全管控到位。督促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危险货物充装或装载单位严格落实车辆、人员、罐体、运单和货物的查验制度,查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充装或装载。7月底前、12月底前,分别组织1次充装单位安全检查,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整治步骤(一)集中排查整治(2021年6月至7月底)。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各地要重点对城镇燃气企业经营状况、道路运输环节、用户用气安全、气瓶监管、燃气设施用地侵占等进行排查检查,建立隐患清单、整改清单和违法清单、处罚清单“四张清单”,确保重大风险管控到位,重大隐患闭环整改到位,违法行为惩处到位。 (二)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8月至11月底)。全力攻坚重点难点工作任务,着力推进本质安全提升,在前期排查整治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固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三)“回头看”阶段(2021年12月)。各地各部门要对排查整治工作组织“回头看”,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整治取得实效。四、保障措施(一)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扑上去,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推动,6月18日前要做好专项工作部署。省城市运行安全专委会要统筹抓好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工作,推动行业直接监管部门履职到位;省危化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专委会要统筹抓好长输管道、燃气运输等相关领域的安全整治工作。(二)必须强化责任落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做到动员部署到县乡、责任落实到县乡、监督检查到县乡;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按照“三个必须”要求,认真落实本行业、本领域燃气安全监管职责,6月25日前,结合省安委办组织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第二轮暗访检查,重点督促企业等燃气用户单位安全自查到位;严格落实企业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改主体责任,切实做到重点场所每日巡查、重点部位每日巡防,主动发现隐患并立即整改。(三)必须突出刚性执法。各地要建立建设(综合执法)、发展改革、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6月底前,要组织开展1次联合执法行动。要特别注重强化行刑衔接,严肃非事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刑事处罚和事故刑事问责,切实推动燃气安全领域在打击危险作业罪上有明显突破,形成强大执法震慑。(四)必须营造安全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开展针对性警示教育,引导全社会关注燃气安全,提升全民安全素养;要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广大群众举报事故隐患,对重大隐患实施省市县挂牌督办;要强化舆论监督,7月底前,通过《今日聚焦》等栏目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较大社会影响和重特大事故,为“平安护航建党百年”提供坚强保障。 巡检设备助力燃气安全管理为杜绝事故发生,开展燃气管道设施的日常性巡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保障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可采取地面检测的方式进行管网腐蚀普查,同时发现是否有违章占压燃气管道,因此,巡检的到位率是最基本的保障,通过采用专业的探测仪器:DM3管道防腐层检测仪器精确定位燃气管道和协助评估管道涂层缺陷,适用于输送管道或分配管道。使用DM和插入式A字架,可以进行完整的ACVG测量。采用两组3D天线,接收机可以在现场实时绘制数据图,实时检测到信号失真。引入矢量定位的全新视角屏幕,实现全自动定位。横向图形同时显示峰值与谷值,提供信号失真的即时测量结果;平面图显示电缆在任何角度的相对方向。可配置视觉和机械振动警报,提供有关浅埋、过载、架空电缆和过度摇摆的警告。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燃气管线的现状,是城市自身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的需要。威脉科技的燃气巡检设备,以燃气管道安全为核心,助力管线管网正常运行,保障城镇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油气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氧气腐蚀、硫化氢腐蚀和土壤腐蚀等方式的腐蚀,影响了使用质量和寿命,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从腐蚀机理出发,探讨对应的腐蚀检测技术以及合理的防腐措施。在油气管道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管道的防腐,国内外众多专家致力于油气管道的防腐研究,防腐检测技术和防腐措施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和进步。油气管道腐蚀的类型和机理油气管道施工需要较高的技术,且耗时较长, 从国内油气管道运行后的统计数据可看出,通常一年之后会出现腐蚀穿孔,影响了油气输送,并且油气的泄漏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油气管道腐蚀是管道材质接触空气后产生的反应,从腐蚀机理上看主要包括氧气腐蚀、硫化氢腐蚀和土壤腐蚀。管道材质通常为铁,在油气水分子和氧气共同作用下会产生铁锈,腐蚀速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速。硫化氢具有较高的可燃性和酸性,易溶于水而形成硫化氢水溶液,管道在此弱酸环境下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蚀。埋地油气管道会受到土壤杂散的电流、含水量、酸碱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两者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导致管道腐蚀。 要想减少管道的腐蚀,首先,在生产管道的过程中,影响管道使用寿命的基本因素是管道质量, 不达标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内外壁的开裂和腐蚀;其次,管道的材质。钢制管道有着较高的非金属含量,埋地施工后更容易与油气以及周边环境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了管道的腐蚀开裂;第三是自然环境的影响。管道所处环境的温度、水分和土壤都会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就可能导致管道使用中问题的发生。油气管道的腐蚀检测技术1.CCTV摄像技术油气管道的腐蚀会破坏其正常使用性能,这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检测技术来动态了解腐蚀的情况和腐蚀位置,CCTV摄像技术的应用就能很好的对管道内壁进行动态全程检测。这一技术主要是用摄像头来对管道内的光圈进行成像,成像资料保存到计算机,技术人员通过定量分析这些图像来识别缺陷, 实现动态监控,提升了腐蚀检测的精度和速度,也为自动化检测提供了依据。2.ACVG测量技术在非开挖的前提下,通过在地面以一定点距测量管道中的多频电流和土壤中的泄漏电流,利用A字架测量两固定金属地针之间的电位差,检测时向管道中施加特定频率交流信号,在管道上方地面将A字架电极插入地表(泥土中),依据接收机显示的箭头方向和db值(或电流值)的大小来判断破损点的确切位置和大小,可精确定位防腐层缺陷点,并可分级评价防腐层的绝缘性能,从而科学、准确、经济地对防腐层综合性能进行检测并提供防腐层维修和维护建议,保证防腐层的完整性及完好性。油气管道的防腐一直是管道施工中需要面临的问题,通过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公共努力, 防腐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国内管道应用中还是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蚀。威脉科技将在管道的防腐中继续创造新技术,维护和提升管道的使用质量和年限。
杭州市电视台在4月17日《我们圆桌会》栏目做了“燃气管道屡遭挖破 如何绷紧安全这根弦”最新一期新闻谈话节目。这个深受杭州广大市民热爱的——关注生活,关注城市,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为主旨的节目,终于关注到困扰我们行业多年的问题,地下管线安全,特别是燃气管道的安全的问题。栏目设置了政府参与的联动机制,通过市委办公厅发函的形式,要求政府单位也参与节目,行成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互动平台,让民生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由4月12日一起燃气管道被挖断引起燃气泄漏的新闻视频开始热烈的讨论,杭州燃气集团副总经理徐小冬给出的数据非常惊人,今年第一季度燃气管道被第三方施工破坏的情况就达到了25起,燃气公司有150人的巡查队伍,有25人的特勤人员。在网格化管理体系下每个网格都有专人管理,就这样还不能控制事故的发生。杭州市轨道交通运行和公用事业保障中心副主任闫瑞龙也介绍了地铁施工的要求,杭州严格按照动土令进行施工,每个施工场地都管线图纸上墙,有专门的管线安全人员负责,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去年全年也有9起管线挖掘事故。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其实美国没有那么复杂的管理方案,他们采用的最土的办法,就是他们运行多年的811一呼通系统,凡是破土动工,对地面进行挖掘,就需要拨打811电话上报,由811中心协调权属单位进行管线探测,现场标注管线具体位置,然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这套机制完全是第三方来进行服务的,通过这套811机制,美国有效的降低了第三方挖掘导致的地下管线挖掘事故,这点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学习。据美国2014年度损坏信息报告(DIRT)显示,美国十年来地下设施损坏事故成递减趋势。从2004年的675000件减少至2013年的335000件,下降达50%;建设支出也减少大约三分之一。811一呼通系统应用效果明显。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地下管线事故统计分析报告》。2020年1月至12月,共收集到地下管线相关事故1239 起。其中,地下管线破坏事故933 起,占地下管线相关事故总数的75.30%。全国每年由于路面开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治理第三方挖掘破坏事故迫在眉睫!为建立中国“一呼通”平台,威脉科技积极推广和覆盖全国的管线开挖管理信息化工作,通过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共享平台,预防和减少管线事故的发生,保护好国家和管线权属单位的财产,降低施工方的风险及提高起施工效率,提高全行业安全和服务水平,维护大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便利,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城市在建设,老旧小区在改造,我们每天都面临着路面被开挖的情况中,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和逐步推广一呼通挖掘信息共享平台,才是防范和减少挖掘事故的那个金钥匙。
近日,新兴揭阳分公司六周年庆典在揭阳市迎宾馆隆重举行。庆典以“如鹰展翅,鹏路翱翔”为主题,来自测绘界的客户朋友等共200多人出席会议并参加了当晚的晚宴。上海威脉受邀参加此次庆典,会议上,上海威脉总经理王保恩先生发言并给予六周年的祝福:“我们和新兴是刚开始合作。但新兴给我们的印象很专业,水准很高。“并引用新兴的话:”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创新思维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科技,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引领测绘进入前沿轨道,让一切可能扑面而来。祝愿新兴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现场上海威脉最新vLoc3管线探测仪、SPAR300管线3D探测系统等在产品展示区展出,用户们在休息期间纷纷来到展示区动手进行实操、感受,并对产品给予了好评。上海威脉将携手新兴揭阳分公司带来更多具有专业水准的产品和技术,并努力为我们的客户群体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
智能探测用威脉 | Copyright © 2021 上海威脉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713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8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