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某铁路站工作人员需探测地下信号电缆路径。虽然站点已配备了威脉管线探测仪,但对特定复杂场景应用覆盖不足,工作人员在设备功能运用和方法选择上存在困难。为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探测准确性,上海威脉科技特派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专项实操培训,旨在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熟练度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客户首先希望尝试“盲探”功能(利用带电电缆自身辐射的50Hz工频信号进行定位)。然而,铁路站场环境特殊:
密集的铁轨(>4条并行)、轨枕紧固件、信号设备及其他金属管线,均是优良导体。
这些金属构件极易感应或传导环境中的50Hz电流,形成极其强烈的背景电磁场干扰。
当操作员在轨道附近使用接收机(如Power 50档位)探测时,仪器主要接收并显示了来自铁轨本身的强干扰信号,信号强度高且稳定。
紧邻铁轨的目标电缆发出的微弱50Hz信号,则完全被这片强大的“金属噪声海洋”所淹没,接收机无法有效识别和区分目标信号,导致无法定位。
面对由密集铁轨和金属设施构成的强电磁干扰场(50Hz工频干扰>120dB),常规方法接连受挫:
夹钳法:尝试向目标电缆感应施加信号时,信号被大范围的铁轨群大量吸收并二次辐射,导致信号在周边金属环境中严重耦合、扩散,造成路径严重扭曲,误判率>80%。
目标电缆特性:1.5mm²的细线芯结构进一步削弱了感应效率。鉴于盲探法和夹钳法均告失效,探测任务果断转向直连法。
直连法成为破局的关键,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接地难题:
直连信号注入:将管线仪发射机红夹直接连接目标电缆线芯。
初始接地失败:按标准将黑夹连接接线盒螺母(接地点)时,因漆层锈蚀导致接触不良、接地阻抗过高,回路电流为0A,信号无法建立。
创新接地方案:技术人员在确认线路准确后,进行接地优化。创造性地利用铁轨本身作为接地体——庞大的铁轨网络形成了天然的低阻抗地网。将黑夹可靠连接至铁轨后,接地阻抗显著降低。
成功建立回路:回路电流成功达到工作阈值(100mA),稳定的探测信号得以加载到目标电缆。
精准路径追踪:从电缆末端接线盒开始,使用管线仪接收机,在32.8kHz频率下采用峰值模式进行反向追踪:
信号传输稳定,衰减缓慢。
在电缆穿越铁轨的关键位置,接收机清晰捕捉到信号强度的显著突变(衰减>18%),成功精确定位过轨点。
最终实现了整条电缆路径的连续、高精度探测,完全满足铁路运维需求
智能探测用威脉 | Copyright © 2024 上海威脉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713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839号